欢迎来到乡镇企业导报网

找准衔接乡村振兴着力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浏览量:19发布时间:03-23
分享到: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各地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从政策、产业、治理等方面入手,找准工作着力点。


落实“四个不摘”,做好政策衔接

近日,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纪委书记杨鹏正忙着在大马圈村走访群众,和村干部一起商量今年村里要开展的几项工作。

作为曾经的驻村第一书记,杨鹏还是习惯到这里走访,重点查看过渡期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在他看来,定期来村里巡查可以及时发现村民的困难。虽说大马圈村已全部脱贫,但也要防止贫困户因为各种情况返贫。

前一段时间,建档立卡户张石柱母亲因病住院。好在有医保、低保政策兜底,他没花多少钱。张石柱妻子残疾,孩子年幼,属于易返贫群体。杨鹏联系驻村工作队,通过政府购岗为其安排工作,使其通过劳动得到生活保障,并为其母亲做了慢性病鉴定,享受门诊报销补贴。

“脱贫不脱政策。如果没有帮扶政策的接续,张石柱全家很有可能返贫。”杨鹏说,像张石柱这样的情况,村里不是个案。对于驻村干部来说,防止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答题。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对这些重点人群,目前在岗的90万名驻村干部定期入户走访,继续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制定符合实际的短期过渡计划,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长效脱贫、不返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说。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各地的驻村干部严格落实中央要求,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致贫返贫风险隐患,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靶向帮扶,保证一个不掉队。

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围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题,广州派驻清远各县(市、区)精准扶贫工作组及部分驻村第一书记展开热烈讨论。

“我们有信心有方法。”阳山县青莲镇江佐村第一书记宋中华说。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统一,建立完善动态监测预警帮扶工作机制,扎实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该村已构筑起监测、帮扶、落实三道防线,保障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在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第一书记罗宇峰看来,巩固脱贫成果要分类监测、提前谋划、精准帮扶。“例如针对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减少的农村家庭,立即开展‘四个是否符合’检查(是否符合政策享受临时救助、是否符合转成低保户条件、是否符合申请意外保险、是否符合救济条件),及时帮扶。”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这对驻村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知识才干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表示,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指导各地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以产业升级提升造血功能,做好发展衔接

“对于贫困地区,特别是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倘若仅靠‘输血式’扶贫,在现金财物上进行直接扶持,虽然能如期摘帽,但一旦‘输血’不足,就容易返贫。”多位驻村干部表示,要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必须提档升级原有的脱贫产业,提升“造血”功能。

王荣君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是县纪委监委派驻仁和镇中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近期,他正忙着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同时帮着村里引进企业、培育本土种植大户。

施甸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以前每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耕地撂荒,利用率低。“我们流转了500亩土地,从河南引进种植商,发展规模化的大蒜种植产业,目前效益明显。”王荣君介绍。

眼下,正值大蒜种植季节。放眼望去,中和村的田间地头,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碌着。

“我家有4亩地,租给企业种大蒜,每年有4000元租金。平时我到这里来打工,每天差不多有150元收入,还能照顾家,比之前在外打工强多了。”村民杨兴菊这样介绍土地流转带来的“红利”。

“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培育农村种植大户,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还要对土地流转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杜绝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王荣君介绍说。

产业兴,百姓富。实践中,很多驻村干部都形成这样的共识:产业扶贫在实现群众稳定脱贫、增强“造血”机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市场风险大。根据河北省某单位对206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产业扶贫情况的调研,扶贫产业规模小、支撑力弱的村约占40%。

有专家建议,驻村干部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尽快对扶贫产业进行梳理。“有的产业可持续性差,要尽快整改;有的产业虽能持续,但从当地资源承载能力来说,后劲不足,发展空间有限;还有的产业具有扩张性,应尽早进行现代化提升改造,使之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让扶贫产业在升级中保持旺盛活力,是奠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基础。”江苏省社科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朋说。

“以产业为柱,以生态为基,我们正在培育建立买全国、卖全国的鲜花体系。”今年,江苏省东海县三铺村驻村干部郝大宝与三铺村干部一道,探索鲜花特色发展道路,利用“电商+农户”发展模式,开设“花直达”云店智慧网络销售公益平台,依托电商物流中心,将三铺村的花卉快速直运,走出一条产业强、乡村美、村民富的发展路子。

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当天,郝大宝一直待在电商物流中心直播间,为网民介绍三铺村的各色鲜花。在他身后,接单、打包、发货,工作人员一片忙碌。节日当天,仅电商交易就突破300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牢产业就业,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振兴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陈朋说。

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做好治理衔接

这几天,福建省永安市罗峰村驻村第一书记白佩玲正忙着村里“积分超市”和“红黑积分榜”的事。自“积分超市”开办以来,全村村民积极参与。

罗峰村是当地的水库库区移民村。2017年,白佩玲下派到这里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底,罗峰村摘去了“贫困帽”;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了20万元。

为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白佩玲与村干部一起,将该村清廉村居建设融入乡村治理之中,结合平安建设,开展乡风文明积分制,将移风易俗、孝廉创建与庭院美化、综治维稳等同步纳入积分评比,鼓励党员群众凭积分兑换免缴新农合、生活用品等奖励,激励树立正面标杆,同步净化农村人居环境与基层政治生态,不断涵养文明乡风、清廉乡风。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从今年起,各地驻村干部纷纷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罗峰村的故事,正是各地驻村干部从乡风文明入手,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展现。

多位驻村干部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就要引导脱贫人口保持好习惯、好风气。”

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北峰村,驻村干部胡碧峰以“婚庆婚俗新办”为构建文明乡风的突破口,和同事起草制定村“婚庆婚俗新办”具体要求。

“我们制定了严格标准,如简化治丧仪式,明确不得在送葬途中搞路祭等封建迷信活动。”胡碧峰介绍,村里还配套出台了“新‘三书六礼’”制度。“新三书”包括责任书、承诺书、倡议书,突出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责任。“新六礼”为问礼、宣礼、诺礼、知礼、巡礼、回礼,贯穿于红白事的整个流程,体现社区村党支部、红白理事会、具体操办方之间重信守诺、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

推进移民易俗,减掉的是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增加的是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少驻村干部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注重“人”的因素,以道德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发展凝聚起了强大精神动力。

乡风的改善,一方面得益于农村环境和群众观念的改善,另一方面离不开文化赋能。在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新坣村,驻村工作队大力筹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展览馆,通过村民捐赠或借展收集到500余件展览品,村民在参观讲解中自觉沐浴文明乡风。“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村民纷纷以‘主人翁’姿态,争当‘解说员’,实现以文化振兴提振精气神。”新坣村驻村第一书记监贤奕介绍说。

“农村要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留得住人,人多了,沉寂的乡村才能重新焕发生机。”谈起乡村振兴之路,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滩村驻村多年的郑国有颇有感触。这些年沙滩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外部环境的改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依靠人来带动。一方面,深入整合历史文化和绿水青山优势资源,推动沙滩村生态旅游综合环境再上新台阶,吸引更多游客进村来,留得住;另一方面,还要在优化创业环境上做文章,吸引在外就业的本村青壮年劳动力归巢创业,补齐村庄发展的人才短板,让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真正活起来。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