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镇企业导报网
  • 振兴论坛/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振兴论坛 >
  • “数”说过去五年! “一区一城”新房山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说过去五年! “一区一城”新房山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房山区人民政府浏览量:44发布时间:12-11
分享到:

日期:2021-12-10 14:48   

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房山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过去五年,是房山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在首都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进“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任务中做出了房山贡献;坚持以“六为”工作思路引领全区发展,驰而不息讲政治、硬作风、强执行,顺利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胜利完成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呈现出新气象,在大事喜事中展现了房山作为,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党建为魂:为群众办实事5251项

五年来,房山区始终坚持党建为魂,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取得重要成果,“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和“上一线、做贡献”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民生实事5251项。建立健全“1+8+24”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两中心两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创建四星级以上党支部166个,选派第一书记5批160人次,4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转化提升,24个集体和个人获全市“三优一先”表彰,黄山店村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各领域党建蓬勃发展。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这一导向更加鲜明,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抓党建、心齐气顺干事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生态为基:修复废弃矿山1008公顷

五年来,房山区始终坚持生态为基,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2020年,房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在生态涵养区分区评价中得分最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基本具备达标条件,累计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9.4万亩,建成口袋公园221万平方米,新增公园及小微绿地117万平方米,青龙湖森林公园、琉璃河湿地公园等相继建成,公园数增至85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完成1008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建成首都绿色村庄116个,每个乡村都拥有公共休闲绿地。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深入开展。建立“1+1+9+24”组织体系,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和问题清单,全域全员全行业创建的氛围日益浓厚。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廊相连、蓝绿交织的好山好水好生态加速呈现。

转型为要:高精尖产业占比达到47%

五年来,房山区始终坚持转型为要,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614.3亿元、53.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20亿元、85亿元;明确“2+1+1”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以高端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高精尖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城南行动计划实现投资725亿元。制定实施5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方案,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到51%。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全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

创新为源:“两区”入库项目达241个

五年来,房山区始终坚持创新为源,地区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两区”入库项目达241个,15家头部企业、12家“隐形冠军”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入驻。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全面运营,探索形成“前店后厂”发展模式,航景创新等45家创新型企业实现入驻,国内首个5G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试运行。良乡大学城3个新型研发中心建成入驻,北理工无人机飞行器研发中心等项目实现落地;建成5家国家级、11家市级和13家区级众创空间。建成民宿院落313个。197项改革事项全面落地。区级政务服务事项80%以上实现全程网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获国家级表彰。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全区创新资源加速聚集、高精尖项目加速落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创新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整治为先:群众诉求满意率上升至91.9%

五年来,房山区始终坚持整治为先,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实施平原地区煤改电(气)工程,241个村、13万余户实现煤改电(气),社会单位压减燃煤255万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PM2.5年均浓度由2016年83微克/立方米降至目前的34微克/立方米,实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值。综合巡河率达到100%,建成60座污水厂(站),国考、市考断面实现稳定达标。设立“您来提、我来办”基层工作站,坚持“每月一题”,强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年均办理群众诉求17.3万件,解决率和满意率上升到87.7%、91.9%。85个小区(村)被评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物业企业、业委会党组织覆盖率等达到100%。探索形成“广阳经验”“王家磨做法”,并推广创建了基层治理示范点100个、美丽庭院1万户。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治气治水、治违治堵、治脏治乱等成效明显,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惠民为本:74件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化解

五年来,房山区始终坚持惠民为本,民生福祉全面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122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74件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出库。冀、蒙、鄂3省6个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全部脱贫摘帽,全区35个低收入村、1.28万低收入户全部实现脱低。累计新增就业7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引入北理工附属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双减”工作稳妥推进;医联体建设、医药分开改革等成效显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8家养老照料中心和121家养老服务驿站,区社会福利中心、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搬迁安置山区人口6775人,建成各类政策性住房25360套;完成171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获国务院督查奖励。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房山区第九次代表大会指出,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只争朝夕的奋斗场景历历在目,真抓实干的发展成果催人奋进,房山全区党建引领作用更强了,发展质量更高了,生态环境更好了,城乡面貌更美了,群众获得感更多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是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

今后五年,房山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在“五子”联动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落实“三区一节点”功能定位,坚持“六为”工作思路,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引领、文旅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担当有为、善作善成,全面推进“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厚积薄发,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根据房山分区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房山区要初步建成生态优美、绿色发展、功能完备、治理有序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初步建成创新驱动、文旅融合、产业现代的科技金融创新城。锚定这一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地区发展实际,围绕实现厚积薄发“看”房山,今后五年主要发展目标是:

——厚积党建根基,全面从严治党得到新加强。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党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作风素质更加过硬,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厚积经济实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首都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精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地区生产总值“十四五”期间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6%,两年内突破100亿元。中关村房山园加速崛起,“两基地三园区”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壮大,“三大文化组团”建设全面提速,首都西南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厚积生态优势,城乡宜居水平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森林城市、基本无违法建设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均衡,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地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厚积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显著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康房山加快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共同富裕取得积极进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厚积共治共享,区域治理能力达到新水平。接诉即办水平不断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效能持续增强,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依法治区迈出坚实步伐,“平安房山”建设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和谐安全稳定。

2022年是届首之年,迈好第一步至关重要。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PM2.5年均浓度达到市级要求。

责任编辑:赵廷举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