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区长马新明:全力打造“生态富民”密云样板
“保水保生态是我们首要任务,怎么样通过乡村振兴,怎么样通过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密云作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显然是密云要完成的一篇大文章。1月5日,密云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新明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畅谈如何实现“生态富民”的问题。
1月5日,密云区区长马新明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谈保水富民
依托良好生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谈特色农业
形成蜂产业、水库鱼等五大特色农业
在农业方面,密云有好山、好水、好生态,目前基本上形成了“蜂产业、水库鱼、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五大特色农业,并且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马新明介绍,密云有300多年养蜂的历史,现在的蜂群有12.35万群,每年销售额超过一亿。“现在我们成立了26家合作社,带动2144户老百姓来养蜂。过去一年,我们获得了‘中华优秀蜜蜂之乡’的称号,建设了国家级的蜂产业标准、示范基地。”
谈到做精水库鱼,马新明说,“我们主要通过渔业净水、生物保水的方式来保护密云水库的水。同时关于怎么在密云水库通过组织化、科学的方式进行科学放植、科学捕捞。”他介绍,过去密云老百姓有200多条渔船,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为捕鱼期。渔民自己捕捞后,虽然每天都有人购买,但售价比较低,品牌价值无法体现。2021年开始,密云成立了5个合作社,把渔民、渔船组织起来,建立了“渔民+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现在产品销售的价格比原有提高了30%左右,而且,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密云的“山区果”现有45万亩果树种植,果品年产量7500万公斤,产值近5亿元。通过实施示范园和提升园改造提升,推动林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化发展。目前,形成了以板栗为主导产业,以苹果、梨、葡萄、樱桃等树种为特色的产业布局,品种多样、各具特色。
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深入探索“生态+”发展模式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密云区从2019年开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既得有示范引领作用,还得有经济效益,特别是能够带动农民的增收致富和经济的发展。”马新明说。
现代农业要有先进的设施。新建、改建现代化设施温室8000亩。比如,极星农业科技园,引进全自动化技术,温室种植生长条件均由计算机控制,同时还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水培技术,实施规模化无土栽培,大大增加了空间利用率。
科技赋能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构建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评估,培育国家高新农业企业21家、星创天地9家,47个农业新品种获得国家和地方级审定,6万亩蔬果获得有机绿色认证。
接下来,密云将聚焦生态、融合、数字、品质,深入探索“生态+”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农业体系,形成高品质的产业园,将园区逐渐打造成服务首都、辐射京津冀的都市生态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样板区。
谈乡村建设
已完成1.36万个户厕改造
马新明表示,近年来,密云区始终把乡村建设作为全区重点工作来抓,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美丽乡村为抓手,围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等重点内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持续推进“清脏、治乱、增绿、控污、改厕”,完成75个村供水污水治理、564座农村公厕提升、1.36万个户厕改造、57个村绿化美化工程、10万户“煤改电”清洁取暖等,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全域推进327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13个市级“百村示范”村已达标,全区45%的村庄通过市级美丽乡村考核验收。成功创建“基本无违建区”,荣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地区”称号。
马新明最后表示,密云将聚焦聚力“生态富民”,全力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做出新的贡献。
■声音
保水保生态是我们首要任务,怎么样通过乡村振兴,怎么样通过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得到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密云实现保水富民的工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赵廷举、赵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