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防沙带专项建设规划发布 京津冀协同布局四大重点项目
推进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印发《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
规划提出,京津冀山地平原区要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全面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全面提升太行山、燕山和坝上等地区森林草原质量。规划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四大重点项目予以明确。
京津冀山地平原区主要包括北京市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延庆区,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雄安新区、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共41个县域,面积1035万公顷。该区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从西北到东南共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四个地貌类型区,主要分布有亚高山草甸土、棕壤、栗钙土等多种土壤类型。
规划中提到,该区域人口密度大,生态空间和生态用水严重不足,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植被退化较为严重,沙尘天气时有发生,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
针对现有主要生态问题,规划明确,该区域2021年至2035年主要建设任务为退化草原治理36.8万公顷,营造林地120.8万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12.2万公顷;通过工程固沙、造林种草、水土流失治理等修复措施,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3.7万公顷;在国家批准的规模和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或完善17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807公顷;深入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补偿政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共布局四大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太行山(河北)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建设及白洋淀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涉及41个县(市、区)。
其中,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要求严格保护天然林和公益林,禁止商业性采伐活动,全面加强塞罕坝、冬奥赛区等重点区域森林草原植被保护修复等;太行山(河北)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要求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治理,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开展人工造林种草,开展湿地保护恢复等;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建设及白洋淀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要求严格保护现有林草植被,严格水资源管理,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和节水灌溉,加强雄安新区周边和白洋淀水系连通治理,开展大清河绿色生态治理等。
涉及北京市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延庆区等区域的为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要求封育保护为主,严格保护天然林和公益林,禁止商业性采伐活动;开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草,营造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对退化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开展滦河、潮白河绿色生态治理,推进小流域治理,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通讯员:李洋
责编:赵廷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