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提升“三力”激活党建动能,为乡村振兴提档加速
乡镇企业导报讯(冯聘华 何世珍)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为彝、汉杂居民族乡,幅员面积223.58平方公里,现辖6个村、1.5万人。近年来,大龙潭彝族乡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摆在优先位置,激发基层党建动能,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20年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2021年6月,混撒拉村作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参观点位,得到黄强省长高度评价。
建强“作战部”,提升党委“统揽力”。
班子强则事业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是提高乡党委的统揽能力。班子过硬“能担事”。推荐选配学历高、经验多、懂三农的干部充实乡党委班子,换届后,班子成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90%经过多岗锻炼,基层经验丰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熟悉乡情的本土干部,乡村振兴排兵布阵效果好。集体决策“善谋事”。坚持推进“工农业双强乡”建设的总体思路,谋划分片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结合产业布局、资源禀赋规划芒果产业示范村、文旅融合发展村、工业引领模范村各2个,部署产业类、设施类、民生类项目400余个。班子成员主动认领、分口对接,抓项目促发展劲头足。堡垒坚固“敢干事”。一切工作到支部,头雁引领群雁飞。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高标准甄选村书记,6个村党组织书记都是先进代表或标兵人物,48名村“两委”委员均为当地致富能手,带富能力强,群众公认敢拼敢闯,引领发展动力强。
带好“集团军”,发挥队伍“战斗力”。
富民之本,在于得人。乡村振兴要抓住人才中的“关键少数”,打造一线“精兵”。打造“党员先锋队”。深挖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打造铁血成昆、拉鲊渡口、史迪威公路等红色教育点位,以“三线精神”塑党员之魂。围绕芒果种植、管理、销售,培育党员土专家、网宣员、招商队,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在党员中评选服务三农能力强的“龙潭先锋”80名,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壮大“村级预备役”。打破行业领域和身份界限,在全乡范围内重点掌握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100余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充盈后备干部“蓄水池”。组建“同心服务团”。吸纳全国劳动模范、省级十佳五老、优秀退役军人、优秀青年党员组成“同心服务团”,今年帮助村民打通全国芒果销售渠道7条,销售芒果1.7万吨,服务成效日益突显。
打好“项目战”,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
项目是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农村换新颜、谋长远的重要手段。产区变景区。全力推进芒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成功创建目前全市唯一的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确立了我乡攀西芒果发源地的地位。2021年全乡芒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1.24亿元。紧扣“康养+”主题,大力推动园区内开发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田野观光、休闲颐养项目,建成芒果展览馆、百果园、花卉园、椰香居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正在建成。家园建花园。党员承诺践行“乡村振兴小目标”,带头开展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广泛参与基层治理“七好”评比,全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占90%,乡村小别墅、花园大洋房交相辉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效应逐步彰显。联建促发展。采取村村联合、村社联合、村企联合等方式,联合工业园区、龙头企业,让村集体“背靠大树好乘凉”,拉鲊村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建立劳务公司壮大集体经济。混撒拉村带大龙潭村联村发展,通过资金投入和场地租赁,让资源禀赋较弱的大龙潭村有了“幸福家业”,今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00万元,产业兴集体强农民富得到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