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第一年 来自京郊农村的人大代表都带来了哪些建议?
原标题:履职第一年 来自京郊农村的人大代表都带来了哪些建议?
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的代表中有许多新面孔都来自京郊乡村,他们或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或是来自农村基层的一线工作者。履职第一年,代表们将目光聚焦自己最熟悉的三农领域,乡亲们如何增收、产业如何发展、乡村怎么振兴,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刘金良代表:
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可助力乡村产业持续发展
市人大代表、北京神农之乡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刘金良是今年两会上众多“新面孔”之一,来自京郊农村的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履职期间,他将持续关注农业农村领域,争取在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北京神农之乡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刘金良。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刘金良说,今年自己带上会的建议就与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有关。他提到农村劳动的特点存在季节性,若能在相关特色产业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通过补贴等形式提高就业收入,那么无论是对于农村劳动力增收、还是对于农村地区现有产业的发展,都会有不小帮助。
“80后”刘金良是密云一家养蜂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是一名“蜂二代”,也是一位新农人。他以密云的养蜂产业向记者举例,密云堪称北京最大的天然蜂场,这有数以十万计的蜂群和数以千计的养蜂人,在密云,养蜂产业已经是一项“甜蜜的空中产业”。“密云作为生态涵养区,本身有产业发展的限制,但密云的养蜂人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项产业也在生态环境促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农村特色产业的从业人员能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补贴,那么养蜂人也会得到更多保障,心里也会更踏实。”
“特别是目前,养蜂人也面临老龄化的问题,更多的就业保障和关注也能让这个产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助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刘金良说。
今年是刘金良履职的第一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新代表,在提出自己建议的同时,今年也将投入更多精力向老代表学习。就在前往会议现场报到的路上,刘金良坐在车里和老代表们聊了许久,“主要请教了他们关于会议流程、撰写建议的要点等等一系列问题,我刚来第一年,要向老代表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杨洋代表:
设施建设规格落后 呼吁推动设施大棚提档升级
到达会议驻地第一天,市人大代表、北京金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洋一直在做建议的准备工作,“今年是我第一次上会履职,我们昌平团的老代表们也在建议的撰写上给了我很多指导。”
市人大代表、北京金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洋。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杨洋说,自己带上会的是关于推动北京设施大棚提档升级方面的建议。她介绍,北京目前许多的设施大棚普遍是十多年前建成的,以现在的机械化需求来看,很多设施的最初的建设规格已经不能满足机械化的标准。例如,有的设施大门过于狭小,会导致农机无法进入,有的设施框架并不规范,也会在空间利用和农机使用上带来障碍。
这不只给农业生产带来发展的壁垒,同时也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设施参差,种植者们应对起这个问题来一人一个方法,种植达不到标准化,那么产量和商品率就很难保证,这也不利于特色农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杨洋说。
在杨洋看来,如果能够推动设施大棚提档升级,那么也将有更多的机械化设备走入大棚、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她说,对于北京这个耕地有限、农产品保供任务较重的城市而言,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将推动北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更好地守护好自己的菜篮子、果篮子。
赵振超代表:
以生态沟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本届会议中,市人大代表赵振超同样来自京郊乡村,他告诉新京报记者,第一次作为市人大代表上会,自己所带来的建议也与乡村振兴有关。
市人大代表、昌平区阳坊镇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振超。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赵振超是昌平区阳坊镇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介绍,自己所任职的四家庄村位于昌平区生态涵养区之内,“昌平的生态涵养区面积很大,涉及7个乡镇,主要以山区为主,这里经济水平相对比较低,发展速度相对也比较缓慢。我们村所在的位置虽然和山区有一定距离,但是在带动村民致富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找不到抓手。”
赵振超常常与周围镇村的书记横向沟通,他知道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困惑。当意识到村镇周围丰富的环境资源禀赋,本次带上会的建议中,赵振超聚焦生态涵养区中生态沟域的建设。
他建议加强统筹和顶层设计,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向具备优势条件的生态涵养区倾斜,支持特色生态沟域建设,同时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涵养区农民持续增收。
他提到,2023年昌平区也将进一步促进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北京市民的“微度假”目的地,若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这将是生态涵养区的村庄可以抓住的又一个发展契机。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通讯员: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