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覆盖 精细服务 科技支撑 呼兰区打造“星网式”多元解纷新模式
2021年呼兰区新一届党政班子组建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构上部总部型结构、中部星型结构、底部网格型解纷体系,探索实践“中心+星链+网格”“星网式”解纷“呼兰模式”,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打造“总部型”集成高地,构建善治“指挥棒”
呼兰区融合资源、部门联动,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和信息化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解纷中心),搭起业务“主脑”、智慧“大脑”,带动基层朴拓发展。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高点引领破题。综合考量城区人口密集、农村地广人稀等要素,整合分散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将解纷中心与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一体建设,实现一口进、一口出、一中心统管、一张网统办。中心集业务示范、指挥协调、派单流转、智力支撑、信息综合、督导考评、培训孵化等综合功能,急基层和群众所需,板块化组合方案下沉,快速提升整体解纷质效。二是突出需求导向,高标规划建设。坚持人民至上,致力涉黑资产回归公益属性。改建罚没涉黑案私人会所,建成600平方米解纷服务大厅,设立一站式、一条龙调解、法援、受理、代办窗口12个,共享调解、诉调对接、心理咨询等功能室7间,回应诉求群众只进一扇门的渴望。汇集司法、行政、律师、群团和法学专家、代表委员50人,组建起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多元调解核心团队;相关部门干部入列,担任常驻调解员、事件受理员、预约代办员、协调调度员,合成一支集约型多元解纷主力军、“智囊团”,满足基层学有样本、问有所解、难有所帮的需求。三是突出责任导向,高位统筹领导。压实“属地、部门,主官、主管、主办”“两方三级责任”,构建区委领导、政府支撑、政法牵头、专班推进、部门协同、多元参与抓落实格局。区委书记、区长全程在线,撑腰保障,把舵督办;党政班子副职分领任务、常态调度,高位推动矛盾纠纷化早化小。
二、打造“星链型”协同阵列,构建共治“同心圆”
以条块为星,以互联网为链,信息汇聚于解纷中心一点,结成中央集成、总部调控、扁平协作的星链结构执行体系。一是条块融合,缝合断层。建立街乡镇网格“一站式”多元解纷站19个,功能定位为承上启下、协调部门、收集信息、研判预警的枢纽;社区(村)多元解纷点201个,功能定位为化解矛盾、反映民意的前哨。民政、城管、住建等行业部门专人分片包干,在解纷中心的全链条跟踪、全周期管理下运行,防止推诿扯皮。二是样板引路,裂变铺开。选择城区街、社区试点各2个,农村镇、村各1个,打造5个试点差异化样板。区委政法委、司法局组成专班,借鉴解纷中心经验,因地制宜个性化配套方案,从硬件设施、工作流程、业务办理、上墙制度、部门协同、智能应用全方位面对面教、手把手带,为其他地块提供多种订制化样本,成熟一个裂变一批,快速铺开新模式。三是专家领衔,孵化人才。面对一线调解员人员不足及法律知识、专业技能欠缺的短板,通过区委政法委与高校法学院盟约合作,引入法学专家参与解纷实践和培训。街乡镇、社区(村)、行业部门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到中心跟班轮训、集中培训,孵化学员当教员,把培训班办到接待窗口、田间地头,形成队伍培养矩阵。
三、打造“网格型”联动终端,构建共享“服务圈”
以“网上有速度,网下有温度”为目标,叠加“实体+信息”优势,事件触发,星网联动,各方协同,快速满足群众高频需求、基层共性需求、实战迫切需求。一是植入网格,组团式服务。将解纷工作植入全区“一张网”,配备9名高校法律教师、85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5名心理咨询师、614名“法律明白人”、746名专兼职调解员、1589个网格调解员,形成“10分钟”便民解纷服务圈,将“小单元微治理”延伸到百姓家门口。二是首问接待,套餐式服务。建立“首问责任制+闭合工作流程”,实行即办件、限时件、承诺件、代办件的“四件式”办理机制,简单矛盾一次办结,一般矛盾限时转办,复杂矛盾组团联办。三是三级过滤,层级式疏压。社区(村)级发挥网格调解员人熟地熟优势,赋予其前哨战和代理人职能,调解不成的充当代理人,解决部分学历低、年龄大、残障群众“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问题,大幅提高解纷质效。复杂矛盾提级街乡镇办理,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区级采取“一事一议”、“问题交办”“专班推进”“领导包案”等方式,化解疑难矛盾、群体性矛盾,确保矛盾不出区。四是智慧研判,预警式化解。关联信息平台法院民事判决、社会治安、行政复议、非诉调解等大数据,预警重大矛盾风险和群体性纠纷,启动预案,快调快结。五是案例指导,规范式解纷。遴选典型案例,推送站(点)电脑端、调解员手机端,规避调解员因素质不一而导向不同、一事多果乃至与法相悖的情况发生,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截至5月30日,全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69件,调成1031件,调成率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