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宁县尉庄乡:巩固衔接强引领 三比三拼促振兴
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乡宁县尉庄乡结合中央、省、市、县文件部署要求,细化工作目标、聚焦重点任务,以“高站位、严整改”工作原则,“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思路,推动全乡上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掀起“党员比学习”“干部比入户”“村村比靓丽”“家家比文明”“周周摆擂台”“月月大比拼”高潮热潮,形成了“比学习拼队伍素质,比服务拼履职担当,比整改拼提质增效”的“三比三拼”工作路径,扎实推进全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见实效,乡村振兴上台阶。
比学习,从理解政策深度、分析问题广度、谋划工作精度上拼队伍素质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乡村两级干部作为巩固衔接工作的“中枢神经”和“大脑”,不学不行,学不好、学不透也不行。为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消除巩固衔接知识盲区,补齐为民解难经验短板,尉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学促干、比学促进。一是每周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通过学习《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政策应知应会口袋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知应会工作手册》,让两级干部成为手册“课代表”,政策“明白人”。二是每月组织巩固衔接知识竞赛活动。竞赛中设置情境模拟环节,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进行现场抢答、互问互答、现场论述,通过活学活思、分析问题,倒逼书本知识作用于村中难事。三是把惠民政策的大旗插到百姓炕头、田间地头。乡党委书记作为政策宣传的“总队长”,积极带头讲政策。党员干部分组成立3-5人“政策宣讲团”,每周一组进村入户搞宣讲,力争村村都覆盖、家家都知晓。月末,村委搭台、群众投票,评出“宣讲标兵”“优秀宣讲队伍”。
比服务,从入户走访频度、为民服务态度、落实惠民政策速度上拼履职担当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民服务是乡村干部履职尽责的精神动力,是彰显组织关怀的重要抓手。巩固衔接正当时,为确保为民服务不走样,不僵化,尉庄乡党委书记刘彦龙强调,要始终在工作中保持“躬身向下”的干事姿态和“枝叶关情”的同理心态。一要问需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干部之间比入户频次,多坐群众“热板凳”,多钻群众“纠纷窝”,多听群众“心里话”,多算群众“生活账”,看掌握的一线实情多不多,疏理的一手数据够不够。二要问计于民,尊重群众自治规律。充分发挥“小板凳说事议事”作用,干部做好发起人,分门别类掌握村里人、事、物相关事件,群众做好主导者,力行“我作主、我有责、我献策、我参与”。干群齐心,看民生问题解决地多不多、好不好。三要问效于民,打通落地惠民政策的最后一米。巩固衔接做的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动态监测是否做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落实,产业帮扶是否到位,收支测算是否按要求开展,种种惠民政策落地的快不快、实不实,评议于群众、问效于群众。
比整改,从环境整治力度、移风易俗知晓度和群众生活满意度上拼提质增效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尉庄乡对标第三方反馈的问题整改要求,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对问题进行分类整合,见一类问题,定一个方案,设一个专班,该整治的整治、该完善的完善,该提升的提升,真正达到“下深水”“见真章”。一是不折不扣抓细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干部带着村民干,对公路沿线、河道沟渠、村组主干道等重点区域卫生死角压茬清理,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对留守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上门送服务,推动村村“比颜值”,家家“争面子”走真走实。二是再接再厉搞好移风易俗促振兴工作。推行“123+N”工作机制。即:1个包村干部、2个村两委成员、3个志愿者+N个乡村典型人物联合推进移风易俗,确保每月做一次宣讲、每季度做两次调研,每年评三次典型,循序渐进提高群众知晓度,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规范化。三是善始善终干好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全乡牢固树立交账意识、底线意识、标杆意识,盯着问题改、对着短板纠、背着责任干,坚决兜牢保障底线,用心做好动态监测,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稳步推进户厕革命,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全心全力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乡村振兴高分答卷。
(张倩 王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