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县:开种千亩奇楠沉香
补齐产业链 再拓新赛道
——榜头镇大力推广种植奇楠沉香效果初显
因为一份种植沉香、再拓产业发展新路的号召,榜头镇不少村民近两年陆续从国内外返乡,重新面朝土地、背靠山林,以先行先试的姿态,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其中,探索香文化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的融合之路,助推我县香文化产业链谋篇布局,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当机立断返乡种沉香
6月23日,记者一行沿着工艺美术一条街径直向岔路口的榜头腹地驶进,驱车爬坡,直抵后坑村山头上的一处沉香种植基地。只见明显修整过的土地上,漫山遍野覆盖着银色薄膜,其中成片生长着约50多厘米高的奇楠沉香。
这片沉香的主人林加德表示,银色薄膜是为了防止前段时间连绵阴雨造成的土壤松动,避免对沉香幼苗造成影响。“虽说是农活,但奇楠沉香种植并不靠天吃饭,需要人工精心养护。”今年60岁的林加德近30年来大部分时间在福州从事装修行业,去年接到后坑村党支部书记电话得知我县即将大力发展沉香种植的情况后,他前往广东茂名实地取经,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即响应号召,决定回到榜头镇后坑村,种下120亩奇楠沉香,推进沉香种植产业发展。
林加德指着一株高约2米的4年沉香树告诉记者,“这是买幼苗时候赠送的样品。”只见样品苗木的树干一侧,密密排列着数十个矿泉水瓶盖口大小的洞,这就是人工结香的方式,待时日成熟,人工挖出的这些洞中将集结出沉香。
据了解,一株沉香树的利润约为2500元,一亩地能种200至300株沉香,利润约六万元。从种植到初次结香大约需要6年,此后还能再多次结香,是民富其实的“真香”产业。将军不打无准备之战,为积极引导广大乡亲种植沉香,早在此前,榜头镇已委托专业人员和林业站,对境内适宜种植沉香的林地进行摸排统计,并区分土地性质、比较土壤肥沃等级。根据摸排底数及实地核查情况,榜头镇具有适宜种植林地面积约5000亩,其中绝大部分为连片山林。经与业主沟通,有意向种植的面积约1300亩,已完成种植的面积约360亩,正在征地种植的面积约860亩。
多番考察按下启动键与林加德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性格不同,榜头镇芹山村的沉香种植户郭锦明显得较为谨慎。他从听闻沉香种植到真正下决心栽种,前后历时约两年时间。
郭锦明早年在泰国从事旅游产品生意,曾跟着朋友在广东、海南、漳州等沉香连片种植地考察了2年。直到去年末,榜头镇号召乡亲回乡种植,他似是找到了“坚强后盾”,终于按下启动键。
考察山林、承包土地、赔青之后,郭锦明去年底种下的沉香苗木最高已长到1.2米以上,还有一大批育苗正在苗圃里生长,等待下一步的嫁接移植。“这些苗木大部分我自己用,有村民需要的话,也会出让一些。”郭锦明告诉记者,奇楠沉香属于药食同源的原材料,除了用于香制品之外,还广泛运用于茶水、面霜护肤等领域,甚至广东已经开始用奇楠树皮提取的纤维制作布料,价值不菲。
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奇楠沉香种植,多番考察市场的郭锦明显得信心十足,“因为我们虽然起步晚,但是作为全国工艺美术产业集散地,我们的香产业链市场交易十分活跃,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
郭锦明表示,随着奇楠沉香苗木茁壮成长,最近又有好几位村民提出要加入到他的合作社中来,“找个时间,我得去变更合作社成员。还要把阿奔奇楠沉香改为芹山沉香合作社,带动更多乡亲共同种植。”
得遇契机盘活旧资产
受到号召激励的,还有2014年就开始种植沉香的九隆沉香总经理陈仁民。
陈仁民早年种下的是白木沉香,虽也是沉香,但无法人工结香。去年,他将一部分白木沉香折腰砍去,运用新技术嫁接绿奇楠枝桠,如今一部分已经成功发芽,“三株里只要有一株嫁接成功即可。”九隆沉香的管理人员陈海涛表示,有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扶,8年前的这40亩旧资产有望在未来6年左右盘活,对企业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为进一步推广人工奇楠沉香种植、结香技术,该镇已出台了《榜头镇奇楠沉香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施行)》,在目标任务、建设内容、栽培技术、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奇楠沉香种植领导小组,超前布局,补齐香产业全产业链在种植端的短板。与此同时,积极筹建香文化产业研究院,建设香文化产业园区,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崭新的奇楠种植示范基地,拓展工艺美术产业新赛道。
记者了解到,今年榜头镇计划种植1000亩奇楠沉香,当前已种植改造过半,进展顺利。
编辑: 林清辉
编发:《乡村振兴月刊》福建专题部